本文還是繼續沿用《植物賦能》的配圖說明加溫策略與光照輻射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舉例(如下圖),如果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若溫室內部溫度太高,將有可能導致植物無法保持生長平衡(更傾向于營養生長,最左植株A所示);同理如果當天光照充足但溫度溫室較低(沒能配合高強度日照),植物也有可能無法均衡生長(更傾向于生殖生長,最右植株B所示);只有在植株處于均衡的生長條件下,才能達到最好的生長效果(對角線生長軌跡所示)。
圖源:《植物賦能》https://www.greenhousecanada.com/empowering-plants-assimilate-balance-33158/
荷蘭溫室種植是世界公認的高效栽培生產佼佼者。學習荷蘭溫室種植經驗固然重要且可貴,但更有效更有價值的是要學會思考的方式,才能在基于自身狀況的條件下,中國的種植戶也能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分析、反省進而逐漸進步。
那要如何保證光照和溫度控制的平衡?在氣候計算機操控時,種植戶要如何基于自身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本章將介紹溫室種植戶推薦掌握的最基本的一點——要了解自己溫室和種植的情況,就要實現基本的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

圖:https://www.plantempowerment.com/knowledge-base/empower-plants-through-balanced-climate-control/
具體操作建議:定時規律性繪制一元線性回歸線,橫坐標為每日光照輻射積累量,縱坐標為每日24小時均溫(示例如下)。

當然,實際生產條件下,個別數據點無法與擬合的圖線穩合是很常見的。例如下圖中橘線指出的點(僅供參考):

a. 針對這個“特殊”點,就需要種植戶具體分析該點現象出現的原因并針對原因深入思考解決方案,比方說,是因為溫度策略的制定仍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還是因為其他可理解的客觀情況(例如較為極端的天氣情況)。
b. 如果這類“特殊”點出現頻率較高,就意味著溫度策略中存在著需要討論和調整的指標。
c. 如果規律性的記錄數據、繪制圖線,當數據樣本足夠充足時,再結合自身實際生產所得(質量或產量),種植戶理應就可以得到針對自身溫度策略指定是好還是壞的直觀印象。
舉例來說,當數據樣本足夠時,這樣的一元回歸直線是能逐漸穩定在一個固定方程中的,如果實際生產狀況令人滿意,那么這樣的光照和溫度數據比例是值得下一年的種植過程中作為借鑒的。
總而言之,實現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的過程,才能真正有可能做到基于自身氣候、天氣和溫室情況等多種條件作用下的“因地制宜”。